目录
政治·哲学研究
马克思不存在“正义悖论”——辨析“正义”、“正义的实现”、“正义观”及其重要意义张建云;4-9
布洛赫“尚未存在”本体论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启示王彪;刘卓红;10-16
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向度与鲜明特征王永友;宁友金;17-24
以开放发展引领经济全球化步入新时代刘凌;25-29
全面从严治党政策执行阻滞研究——对基层“关键少数”的执行分析郭建文;30-37文学研究
鲁迅小说的启蒙话语结构与实践境遇吴翔宇;38-46
袁宏道《瓶史》与晚明理性审美观念陈莉;47-51
论日本汉文学对杜诗的接受——以江户硕儒林罗山为中心李慧;郭建勋;52-58历史研究
论中国古代专制帝王的儒学情结吕文郁;59-65
民国理科学人的人文情怀——以数学家黄际遇为例张家豪;66-70
情感与中世纪晚期西西里的哀悼仪式法布里齐奥·蒂托内;朱晓静;李玲;71-77遗产文化研究
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路线图彭兆荣;78-83
村落在国境上:跨境民族的乡土植根与国家认同——基于广西防城京族巫头村的调查黄玲;84-89
乡土社会之家庭景观何庆华;90-94社会学研究
贵州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实践中“静”的心灵生态构建包御琨;朱静;95-100
环境补偿实践的困境及出路分析孙越;101-106经济研究
判断劳动力短缺的两种理论之区别——马克思产业后备军理论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比较杨天宇;107-111
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融合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模式选择赵通;任保平;112-117
银行的起源、交易及合约密集化刁莉;胡娟;118-124
政府选择与市场选择: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产业发展的逻辑生成张申;125-133“1950-1956年中国农村经济调查资料收集、整理与研究”
主持人语常明明;134
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发展路径取向——基于《中南区5省35个乡1953年农村经济调查总结》文献解读常明明;135-146
维护国家利益抑或追求个人利益:建国初期地权变迁中乡村干部的经济行为张静;147-152
合作化时期的农民经济(1954-1956)——基于各阶层社会心理和行为选择的分析李飞龙;153-159
20世纪50年代前期农村劳动力问题研究张晓玲;160-168